请输入搜索信息

学院介绍

首页 > 校友之家 > 动医故事 > 正文

动医故事

【口述历史】动医记忆 | 一灯 一人 一生 ——记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张振兴老先生

发布人: 发布日期: 2018-03-14 浏览次数:

一生动医行,诚朴南农人。人生之风雨坎坷,未曾使其退缩。以“勤”为径,夜雨听风,人生之艰苦短暂,未曾使其迷惘。以“仁”为本,桑榆未晚。上一期,我们领略到蔡宝祥老先生的精神与风范,这一期,让我们在动小医的带领下,走进张振兴老先生的桃李人生。 

采访者:郝坤莹  黄凡

 

先生介绍

 

张振兴,男,生于1926年,江苏无锡人。12岁离开家乡去县城求学,24岁决心从事兽医工作。1954年毕业于东北农学院(后来与沈阳农学院、哈尔滨农学院合并,现称东北农业大学)兽医系,毕业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做科研。1966年文革时期被下放到黑龙江省兽医研究所,后转到畜牧局兽医处,担任兽药检验所技术负责人。1981年被推荐到南京农学院(现称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)担任讲师。1983年获准开设新课:兽医生物制品学、实验动物学、经济动物疾病学,并担任主讲。1983年后先后被评为副教授、教授。张振兴教授一共编写了《兽医生物制品学》、《经济动物疾病学》《兽医消毒学》、《特禽饲养与疾病防治》、《肉鸽饲养与疾病防治大全》等34本专著和统编教材。

 

 

张振兴先生与采访同学交流

 

 

心系远方,风雨兼程

夜行的路,提着暖灯才能走远。

 

 

经过深思熟虑,学生时代的张振兴教授最终决定学习兽医专业。尽管求学之路坎坷波折,但他从未想过放弃。经过一番努力,他如愿考上了沈阳农学院。然而在读书期间,张教授赶上了抗美援朝战争。虽逢战事,但是张教授仍不愿放弃兽医专业的学习,于是他随学校一起迁去了哈尔滨。随后,哈尔滨农学院便于沈阳农学院合并,改称东北农业大学。张教授说自己是南方人,刚到东北的时候天气和吃食都很不适应,习惯了大米的胃很难消化高纤维食物,常拉肚子,天气又严寒。“坚持坚持就好了,人总要适应环境,不能吃苦不行啊。”就这样,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,他出色完成了学业,并被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工作。可是研究所的工作却与张教授的志向不相符合。与其被琐碎繁冗的小事消磨掉热情,不如潜心做研究!于是,张教授毅然给农业部畜牧兽医局长写信表明心迹。最终,张教授如愿被调至生化研究室,致力于动物生化研究和兽医专业训练班的教学工作。

 

然而好景不长,一场文革打乱了全中国人民的生活。研究所的部分同事被下放到黑龙江省兽医研究所,张教授成为黑龙江兽医研究所的生化试验负责人,试验室也迁至齐齐哈尔。文革结束后,他在黑龙江兽药一厂的化验室专门负责化学药品的质检,一年后,又被调至黑龙江畜牧局兽医处,成为兽药检验所的技术负责人。暖灯何处?夜路兜兜转转,几年时光不复。

 

正巧,苏北农学院从扬州搬回南京,改名为南京农学院。急需人才之际,张老的恩师与时任南农畜牧兽医主任相识,便推荐了自己优秀的学生,机缘巧合下,张老担任了传染病学的讲师。年过半百的前辈,兢兢业业开始了自己另一番事业,面对开设课程不够的局面,他新设了三门课程:兽医生物制品学、实验动物学、经济动物疾病学,并亲自编写教材和担任主讲。1986年张教授建议南农增设兽医生物制品专业并获农业部批准主持招生(专科,定向招生)。兽医生物制品是当时全国的首创专业,后续才有大学相继开设此专业。

 

兽医生物制品专业原为两年制,后因学生学时不够,改为三年制。仅这一专业张教授就带了十三届,约400余位学生,生源来自五湖四海,成才的学生数不胜数。他在南农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努力耕耘,悉心栽培,终开了绚烂的花,享着桃李满天下的美誉。夜路即尽,几许不弃不离,终见云开日明。

 

张振兴先生欢迎采访同学

 

回首往事,感慨系之矣。人生之路岔口无数,容不得徘徊彳亍。那盏暖灯,在心中浅浅的亮着,便是心安,剩下要做的,就是坚定。人们常说,你要找到心中的热爱,而张教授总是笑笑说: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。”学一门技术可以挣口饭吃,就足以作为最大的动力和兴趣了。天赋也好,兴趣也罢,不过是找准属于自己的道路,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,踏踏实实干自己的事。能拥有现在的宝贵人生财富,只是比大多数人多了一点果敢冷静和执着努力。做什么不要紧,贵在坚持。

 

顾城曾说,既然选择了远方,便只顾风雨兼程。这句话形容张教授再合适不过。

 

 

你若盛开,清风自来

尘世纷扰杂乱,暖灯坚守安然。

 

提到为人处世的时候,张教授告诫我们,为人得正派,要助人为乐、尊重他人;处世一定要实事求是、有道德观念。人活着,总得有个底线坚守,才能行得坦荡,走得踏实。

 

 

 

采访同学正在记录采访内容

 

曾为了参加一个重要学术研讨会议,张老错过了学校评教授职称的选举大会。但他对教学和科研的辛勤付出,同事和领导都心中有数。待学术会议圆满归来,迎接他的是新的教授职称。真正的贤者不需要奉承和谄媚的虚伪面具,你若盛开,清风自来。

 

任教时期,张老最看重的就是师生感情,他以自己的方式关爱着每一名学生。在生物制品毕业生中,曾有一名叫董学远的学生,来自云南保山。因家乡发生大地震,好几个月都没收到家里寄来的粮票。张教授关心学生,自己掏腰包供应董学远粮票,“不能饿着孩子。”说着这番话的时候,他笑容慈祥,满眼怜爱,亲切的就像在聊自家孩子一样。

 

为照顾偏远地区的孩子,他增加招生名额,并实行定向招生,毕业后学生分配回家乡,为家乡效力。这个举措,不仅减缓了农村学子的求学竞争压力,而且让他们毕业后的工作有了保障,着实改变了一部分农村学子的命运,减轻了农村家庭部分经济负担。

 

有学生决定去广州经商,张教授热心地联系了在广州已工作的毕业生接应并帮助他们。学生临行之前,他附赠箴言,“做生意一定要遵纪守法,不能偷税漏税,不能行贿。正如古人所言,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”。如今,凭借着师之教诲、自我努力和人生机遇,当年的学生已经在全国各地开了自己的数家兽药厂。对于张老来说,学生们的成功,就是对他最大的回报和慰藉。

 

爱人者,人恒爱之。张教授聊起学生们的时候精神矍铄,喜悦和感动之情溢于言表。而在张老的九十寿辰时候,五湖四海的学生也纷纷回南京为老前辈祝寿,场面热闹至极。在学生眼中,他不仅是学问上的老师,更是人生的导师。

 

人们常说,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做人的原则犹如一盏暖灯,多一人坚守,添一份温暖光亮。儒家常讲,仁义礼智信,即仁爱、忠义、礼合、睿智、诚信,这也是与张教授言谈之间无不渗透的做人原则。

 

你若盛开,清风自来。心若浮沉,浅笑安然。

 

生命不息,学习不止

少而好学,如日出之阳;壮而好学,如日中之光;老而好学,如秉烛之明。

 

 

教授身体硬朗,与同学畅谈往事

 

庄子说过,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知识履历丰富的张教授也曾讲到,作为教授,自己仍保持着每天收听广播、了解国内外新闻的习惯。他的书房里亦有很多的专业书籍、期刊和杂志,国内外皆有所涉及。在任教时期,张教授授课方式独特,不拘泥于课本,常将自己关注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讲给学生们听,因而备受学生的欢迎。

 

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张教授告诫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是思考。从问题中总结方法,从练习中提炼精华。只有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学习之中,才能驾驭好学习这艘大船。只要肯努力,世界一定会给你惊喜。身处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终身学习越来越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。只有不断学习,才能获得新知,跟上时代的步伐。

 

人生是一个不断奔跑的过程。学,可以立志;学,可以不受欺凌;学,可以成才。中国苦难的近代史深刻地讲述了这个道理,从不平等条约到师以长技以自夷,再到新中国成立,国人坚强地站起来向这个世界证明,我们不弱。通过学习,国人睁眼看清了弱肉强食的世界;通过学习,中国日益强大起来。一批批如张教授一般的老前辈们,培养了一届届优秀的学生们为国效力,建设祖国。

 

学习是无止境的,不读书,思想就会僵化。张教授年过九十却依旧硬朗,吐字清楚,言辞铿锵有力,思路清晰,条理清楚,想来和他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学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通过学习获得的快乐和充实感,如一盏暖灯,照亮并温暖了孤寂的漫漫人生路。

 

 

张振兴先生与采访同学合影留念



结语

张先生作为著名的讲师编写了多部专著与教材亦作为著名讲师,培养诸多于国有益的人才。甚至,他的人生就是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书籍。在大学中,我们需要不断适应崭新的环境,我们需要寻找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,要乐于助人,要养成良好习惯,然后最最重要的,坚持不懈,永不言弃。这是张老先生“告诉”动小医的。当为我辈铭记且学习! 

动小医期待下一篇对汪志楷老先生的采访哦~